中国古代四大以少胜多的战役,搏一搏,单车变摩托
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,其中有四场战役最值得称道。
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,军队数量是否庞大?战争物资储备是否充足?这会直接影响到一场战争的胜负。因此在那个时代,人数多的一方在战争中的优势十分明显。往往为了先声夺人,就会故意采取夸大己方军队数量的策略。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,大国兼并小国,强国战胜弱国,在当时就成为了常态。
随着时代发展,古代会发动战争归根结底就是对人口和土地的争夺。人口多,就意味着兵源多;而土地广阔,就往往代表物资充足。
在《孙子兵法》中也提到: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。说的就是人多力量大的道理。
当然,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,总能出现有着非凡军事才能的人,他们仿佛就是为了战争而生,因此往往能以少数精兵强将就战胜数倍于己的敌军。在这无数以少胜多的战例中,以秦末的巨鹿之战,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和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最为著名。
巨鹿之战
秦末时期,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,以反抗秦朝的暴政。在各地反秦武装中,项羽和刘邦成为最重要的两支力量。虽然全国都有反抗秦朝的武装力量,但是秦朝还是有足够的实力能够进行镇压。
当时六国贵族趁机复国,建立割据政权。为了消灭这些六国余孽,秦国大军围困赵国。当时的赵王为赵歇,手下将领也不多,根本无力抵挡秦军。于是他向各地诸侯军求救,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,率领项羽、范增等人前去救援。
当时秦军正围困赵王于巨鹿城,各地诸侯武装虽然前来救援赵国,但是畏惧秦军,不敢与秦军交战,只在一旁观望。宋义率领楚军抵达后,也因惧怕秦军不敢渡河,并且打算让秦、赵两败俱伤后再进兵。
项羽作为时代的翘楚,天生的战将,早已看出赵国根本无力抵挡秦国。他本打算劝宋义进军,但是宋义根本没有这个打算,不仅如此还在军中享乐。项羽当机立断,将宋义斩杀,自己率军出征,随后就爆发了著名的巨鹿之战。
项羽率军过河以后,为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,命令破釜沉舟,只带三天干粮。项羽这一番一往无前的气势,让麾下将士感到振奋,士气十分高昂。在项羽的率领下,楚军与秦军九战九捷。
前来攻打赵国的秦军将领王离、章邯都不是项羽的对手。最终在项羽的猛烈攻势之下,大破秦国40万大军,并活捉秦将王离,主帅章邯向项羽投降。
此战之后,项羽确立了他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,而秦国也在此战之后一蹶不振,最终灭亡。
官渡之战
东汉末年,群雄割据。经过几年的兼并战争后,黄河以北基本被袁绍统一,中原地区基本在曹操的统治之下。当时各地诸侯实力以袁绍为尊,曹操次之。
袁绍为了统一天下就必须南下,而曹操就是他必须拿下的诸侯。同样的,曹操想要一统北方,就必须战胜袁绍。袁、曹之间的大战是避免不了的。
建安五年,袁绍率大军南下与曹操相持于官渡。此战,双方无论是兵力,还是粮草储备,都相差悬殊。袁绍军兵精粮足,有着将近10万的兵马;而曹操这边不到两万人马,且粮草辎重也不足。正常来讲,此战曹操根本没有战胜袁绍的可能。
然而就在双方相持的过程当中,许攸作为关键人物背叛袁绍,投靠曹操,并向曹操献计,指出乌巢为袁绍大军屯粮之所,建议曹操袭击并焚毁袁绍的屯粮。曹操当即立断,率领5000精锐步骑偷袭袁绍军营后方的乌巢。
一场大火,袁绍十万大军的军粮就毁于一旦。没了军粮的袁军在顷刻间土崩瓦解,被曹操击败。
官渡之战后,袁绍集团就一蹶不振。袁、曹双方的攻守形势就此易型。不久后,曹操就统一北方,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。
在诸葛亮的《隆中对》中,也提到曹操的官渡之战:曹操比于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。
由此可见,曹操官渡之战的含金量。
赤壁之战
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,为了能够有生之年统一全国,于是挥师南下。在赤壁地区遭遇到孙权与刘备联军的抵抗。双方在这里爆发一场决定未来政治格局的重要战役。
当时曹操的军队除了南下的本部兵马外,还有荆州投降的十数万兵马。因此曹操一方的军队不下于20万。而孙刘联军仅有5万左右兵马,尽管双方实力差距悬殊,但是并不是说没有一战之力。
因为曹操的本部兵马虽然战力强悍,但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,不善水战。而荆州的军队战力又十分低下,不是江东士卒的对手。另外,曹操对于南方的天时地利不熟悉,再加上军队中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,因此让曹操举步维艰、损失惨重。最终曹操不得不自焚船只退往北方。
孙刘联军因此赢得了这场兵力悬殊的战役,而曹操在他有生之年也没能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南征。
淝水之战
淝水之战是古代历史上兵力差距最为悬殊的一场战役。在公元383年,前秦统治者苻坚为统一中国,率领80多万大军南下,进攻东晋政权。而东晋仅以8万军队前去迎战。双方在淝水展开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役。
苻坚在建立前秦之后,统一北方,这个时候的他认为没人是自己的对手。于是不听部下劝阻,发动倾国之力,出动骑兵27万,步兵六十余万南下,对东晋发起全面战争,企图一举统一全国。
八十余万的兵力,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。因此苻坚当时也是豪迈地感叹:以吾之众旅,投鞭于江,足断其流。
虽然前秦军队数量众多,但分布过于分散。东晋军队在谢石和谢玄的率领下,将前秦的军队各个击破。
之后,统帅谢玄听从朱序的建议,率大军迎难而上。双方在淝水对峙。苻坚统帅前秦军队在淝水列阵,让东晋军队无法渡河。谢玄便请求秦军后退一点,留出一定场地进行决战。苻坚打算趁东晋军队在渡河之时,半渡而击,便答应了下来,让军队向后退。
然而这一退,便一发不可收拾。谢玄早已派朱序到秦军后方。当前秦军队一后退,朱序带人大喊秦军战败了。前秦军队不知道真实情况,纷纷各自逃命。谢玄率领大军趁机进攻,于是前秦军队就从原来的后退变为了溃败。
在溃逃的路上,前秦军可谓是草木皆兵。而淝水之战最终也以东晋胜利而告终。
此战之后,前秦统治立马崩塌,北方再次陷入战乱之中。
这四场以少胜多的战役,每一场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研究,并从中吸取教训。
项羽曹操秦军袁绍苻坚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